首页 > 动态 > 正文

每日简讯: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助力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

4月15日-16日,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在深圳成功举行。


(资料图片)

记者获悉,本届大会举办各类论坛、活动60场,吸引来自28个国家和地区的948家专业机构和组织,近万名海内外政府代表、专家学者、高端人才现场参与。据不完全统计,320家参展机构携带608个项目、395款产品展示交易,两天入场参观洽谈人数5.3万人次。

与往年相比,今年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有何不同?举办至第21届,已形成怎样的品牌效应,又将如何助力深圳打造人才高地?

对此,深圳卫视《晚间报道》邀请萨摩耶云科技集团董事长、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数字科技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林建明,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中心主任王辉进行解读。

(点击观看完整版视频)

优质岗位“招兵买马”

深圳企业机构开门“求才”

本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以“促科技创新、谋共同发展、惠全球人才”为主题,采用线上线下“双引擎”会展模式,线下设开幕式、深圳论坛、展览洽谈、人才招聘、主题活动等5大板块,线上设虚拟展厅、项目对接、线上招聘等功能服务区。

(图源: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

与此同时,本届大会设大量优质岗位“招兵买马”。现场同时举行外籍人才招聘会、海归人才招聘会、“精英天下”中高级人才招聘会、“智汇全球”招聘会等4个专场招聘会。

华为、平安、比亚迪等325家知名企业面向海内外中高端人才提供7600余个职位,“百城万企”云招会邀请100所重点城市重点产业中具有代表性的1万多家企业强势入驻,涵盖互联网、计算机、智能制造、航天航空等50多个领域,结合线上招聘、视频面试等贴心服务,参展企业现场共接收简历1.2万份。

(图源: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

深圳多家重点科研平台也在此次大会上集中“出击”。其中,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便是参加本届人才交流大会的深圳重点科研平台之一。中心主任冯圣中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会提供有国际竞争力的薪酬待遇,为超级计算人才安居乐业提供保障。”

深圳作为最有活力的城市

对人才的吸引来自方方面面

本届大会,深圳组团“秀”出人才吸引力,尤为值得关注。

行走于深圳会展中心,既能看到福田、龙华、宝安、罗湖等各区的独立展馆,多角度展现深圳在人才集聚、科技创新领域的新成果、新技术,还有在蛇口街道、香蜜湖街道等国际人才街区,沉浸式感受深圳国际人才聚集、多元文化融合、国际氛围浓厚的氛围。

(图源: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

萨摩耶云科技集团董事长、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数字科技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林建明认为,深圳作为最有活力的城市,对人才的吸引来自方方面面。

“深圳拥有经济发展带来的众多就业和创业机会,也有制造业、AI技术以及金融科技等技术,这些因素决定了深圳有着非常好的发展土壤,会吸引最优秀的人才入驻。”

林建明说,虽然更多的人才依旧在海外,但人才之间会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例如宣布辞去普林斯顿大学教职的颜宁,回到深圳参与创立医学科学院,如今任职深圳湾实验室主任。“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全球顶尖科学家聚集到深圳人才高地,为深圳发展添光添彩。

今年的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打造创新人才高地示范区。抓住用好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的重大机遇,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完善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政策体系。

林建明表示,如果未来能够吸引到某一个领域的人才形成人才圈,那中国国际人才交流中心大会的品牌影响力会更大,也会为深圳发展带来更强劲的人才支持作用。

国际人才交流大会

需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

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创办于2001年,曾先后在南京、沈阳举办,2007年开始长期落户深圳。每届大会均有来自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以色列、南非等4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专业机构参展。

值得注意的是,本届大会深化改革办展办会模式,引入多元化市场主体参与,将各省区市自设展区分为政府区域和企业区域,着重体现区域协调发展、企业引领支撑创新、国际化环境建设等内容

尤其是首次在一号馆设置两大推介中心,16家国内省区市单位,28家境外专家组织、国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现场推介,上海、河北、陕西、山东等地现场签约26场,有效推动国内外参展机构及个人开展人才、项目、技术交流合作对接。

对于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的下一步发展,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中心主任王辉认为,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仍需加大在欧美等国家的宣传力度,让海外华人和对中国感兴趣的外国友人,更广泛了解大会,参加大会。未来,要进一步打造会议品牌,进行更高层次更大规模的宣传。

具体而言,首先要广泛接触海外各种专业人才机构和各种中介机构;其次,大会的宣介人员要“走出去”,利用人、音像资料等等全方位推进;最后,依托当地力量,联合各地的使领馆、专业机构、人才协会和产业组织宣传推广。

晚间观察:

人才是第一资源。无论是科技自立自强,还是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都需要有人才引领驱动作为配套和支撑。

长期落户深圳的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是汇聚全球创新和人才资源的桥梁和纽带,为深圳打造人才高地提供了优渥的平台和强劲动力。

但对标最优最强,无论是国际知名度、美誉度还是各细分领域的国际影响力还存在很大差距,供需对接、服务配套、宣传推广,很多工作需要推进和优化。

主笔 / 刘奉轩

主编 /周占武 聂双双

记者 / 李健 刘奉轩 赵霞 焦皎

编辑 / 杨梦同 兰薇(见习)

关键词:


您可能也喜欢这些文章

Copyright   2015-2022 纵横音箱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ICP备2022016517号-12   联系邮箱:51 46 76 11 3 @qq.com